回顾近年来常州市的发展,我们不难看出,常州正在聚力发展工业互联网,积极引导和促进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。常州市工业互联发展成果显著,产业集群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助力。
新技术激发新动能,打造本地核心竞争力
为响应国家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和企业上云的号召,早在2019年1月,常州国家高新区便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、江苏博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合作协议,从战略合作、载体建设、创新应用、产业提升等角度引入华为新技术为本地注入新动能,打造了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项目,为城市发展开创了智造、效能、发展新篇章。
在合作过程中,常州国家高新区通过牵手华为云,积极引导企业利用云计算,加快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转型,促进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实现立足常州,辐射苏南,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、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。
据悉,华为云常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扎根制造核心,充分发挥华为“云+AI+联接”研发能力,重点围绕星级上云企业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、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向,以“114 11N”战略深化创新发展,即:合作推广1个平台(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)、聚焦推进1项工程(江苏省365工程)、深度运用4种能力(5G+云+AI+鲲鹏)、着力打造1群生态(孵化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)、联合培养1批人才(工业互联网人才)、持续创造N个标杆案例(垂直细分行业工业云平台、智能工厂示范、5G应用标杆)。
依托华为强大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解决方案,华为云不仅为常州的大企业提供了个性化数字转型服务,而且还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,并进一步渗透到了产业集群的优化细分行业。
培育高新区高星级上云企业实现零突破
自成立以来,创新中心已助力近200家企业上云。据统计,2020年创新中心共培育常州高新区36家企业申报365工程补贴,其中三星级上云企业24家,同比增长84.6%;四星级及五星级上云企业实现零突破,数量分别为10家和2家;此外,培育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。而这都是华为云助力常州产业高星级上云的具体体现。
与此同时,创新中心还对区域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挖掘,积极嫁接华为及伙伴资源,引导企业快速成长,打造立体化、聚集性产业生态,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对接,加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,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截至目前,华为云已助力常州实现了从单一制造业转型为“互联网+先进制造业”特色产业,并基于开发平台+生态战略,积极牵引华为云生态伙伴深耕常州,联合无锡微茗、深圳智物联等10+行业头部生态企业,通过云+工业全流程业务解决方案的形式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新兴产业提质增效,共服务企业15家,加速常州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,助推优质项目落地开花。其中,华为云与战略合作伙伴赞奇科技,共同打造的云桌面SaaS产品软件“呆猫”,预计推动新阳科技安全生产云平台2021年进入华为严选商城。
强化数字赋能,助力企业多维拓展业务深度和广度
到目前为止,华为云已助力包括常太电力、赞奇科技、奔牛港务、光洋轴承在内的众多常州企业完成信息化提升和数字化转型升级。其中,针对常太电力面临的“生产过程不透明,异常响应不及时,项目成本不清晰”等诸多痛点,创新中心基于华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,通过无线网关将现场各种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到云端,帮助其公司系统设备完成了一次系统的优化升级,实现了产线情况、车间状况和生产状态的全流程可视、可控以及智能化,让“智造”贯穿于各个生产环节。
华为云还将华为在ICT领域长达30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解决方案开放给赞奇,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赞奇科技的对于数据存储、吞吐等多方面的需求。确保ECS、EIP、VPC、OBS、SFS、EVS等服务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,同时降低企业的运维成本,助力其成为国内使用公有云来提供渲染SaaS服务的先行企业。
华为与江苏赞奇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
在产业云成为行业发展大趋势、各地政府将“打造产业集群新高地作为城市发展新目标”的当下,业内已经形成产业云是城市产业集群发展必由之路的共识。而华为云作为产业云的提出者及实践者,已经凭借着强大的技术优势,为政企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发展底座,率先打造了一系列的标杆企业。
截至目前,华为云产业云已在全国落地超120个创新中心、产业集群攻关基地,通过联合300余家合作伙伴,为逾1.7万家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,为100余万名企业用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,从业务流深入“研产供销服”5 大类制造场景,以电子、装备等产业集群实践经验及优势,拓展覆盖汽车、石化、钢铁、五金等逾15个产业集群。从企业成长生命周期来构建赋能平台,实现从小企业到大企业、从大企业到卓越企业的跨越。
未来,华为云还将继续助力常州奋力谱写常州“十四五”发展新篇章,抓好智能制造,加快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、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,大力发展数字经济。同时,营造出一流创新生态,加快集聚优质要素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,把研发作为产业来做,把技术作为商品来做,推动产业创新从“工程师时代”进入“科学家时代”。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